豐滿水電站始建于1937年,是我國第一座大型水電站,被稱為中國“水電之母”。但受歷史條件限制,豐滿老壩存有先天缺陷和安全隱患。作為國家重大建設項目,豐滿重建工程于2012年年底開工,在原大壩下游120米處新建一座大壩,新建6臺單機2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148萬千瓦。工程投運后,清潔能源年均發電量17億千瓦時,可減少標煤消耗5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41萬噸。
南瑞集團水電公司踐行豐滿重建工程立項之初提出的“數字化大壩,智能化電廠”先進理念,為電站提供自主研發的智能一體化管控平臺。該平臺集計算機監控、狀態監測與檢修、大壩安全監測、水情水調、大壩過魚控制等應用功能于一體。采用數字化、扁平化智能網絡架構,打通各應用系統間的數據流與業務流,有效解決了數據孤島問題,實現了全站信息共享。
平臺具備完善的數據采集、測量、控制、保護、監測、分析、診斷等功能,通過“設備+業務”+“AI自學”方式,使豐滿電站成為具備智能調節、智能控制、智能決策等高級功能的數字化智能型電站。典型應用如智能預警及告警功能模塊,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與電站專家知識庫相結合,自學生成設備健康圖譜,智能判斷設備故障和運行趨勢,將運行人員從繁重的監屏任務中逐步解放出來,從更高層面實施運維,有效降低運行人員勞動強度,提高電站安全生產水平。
作為世界上首個“百米級壩高、百億級庫容、百萬級裝機”大型水電站重建工程,豐滿項目建設難點多,施工條件復雜,無任何先例經驗可循。南瑞集團針對豐滿大壩安全監測智能分析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監測數據預處理、分析診斷、在線監控、安全評估及趨勢預測等方法體系和關鍵技術。相較于傳統的手動整編、人工校核、專家判斷和離線分析手段,南瑞大壩安全監測系統實現了在線監控、數據挖掘、智能診斷、智能報告和全景展示的建設目標,為日常觀測提供可靠的監測數據,有效提升了大壩安全監測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松花江上游山谷險峻,江水總是來得急、來得快,而下游的松嫩平原地勢平坦,河道寬淺,泄洪速度慢。豐滿水庫是松花江流域防洪調度工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南瑞集團承擔了豐滿重建工程施工期和運行期兩個階段的流域水庫調度自動化系統建設,以實測水雨情、預報降雨、機組運行等數據的采集分析為基礎,建立流域水文預報模型,與數字天氣預報進行耦合,延長洪水預報預見期。實時監測庫區水位變化,進行水庫調洪計算,給出水庫調度方案,為水庫科學調度提供精準決策支持。2019年8月,豐滿水庫流域受幾次臺風水汽影響,降雨特豐,得益于精準的水情預測,豐滿水庫按照調度方案逐步接近了正常蓄水位,創造了蓄滿水庫的有利條件,為工程在投產當年即達到樞紐工程專項驗收條件打下了良好基礎。
豐滿重建工程還首開在松花江高壩修建過魚設施的先河,打通了松花江中斷80年之久的魚類洄游通道,修復了近500公里長的魚類生態環境。松花江中的細鱗鮭、懷頭鲇、黑龍江茴魚等魚類可以通過豐滿新壩過魚設施翻越新老兩座百米級大壩。南瑞集團參與建設的智能化魚類洄游系統是國內首套全自動化升魚機運魚系統,可有效控制集魚系統、運魚車、軌道車等設備設施,實現了誘捕魚、運魚及放魚的全過程自動化控制。豐滿大壩過魚設施建設重點解決了魚類上行問題,恢復了工程江段的連通性,實現上下游魚類種質資源基因交流,改善了松花江流域上下游的生物多樣性。
豐滿重建工程的1、2、3號機組于2019年完成投運。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一個提高、六個強化”工作總要求的指引下,工程在2月份率先實現復工復產。為保障機組如期運營,南瑞集團積極克服疫情影響,于2月下旬組織精干力量奔赴現場,項目組成員連續駐守七個月,順利完成剩余三臺機組系統組網聯調、遠動上傳、自動開停機、同期并網、負荷調整、AGC等各項調試試驗工作。試驗結果表明,各方面參數、性能、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4、5、6號機組分別于4月、7月、9月順利投產發電,圓滿完成了國家電網公司的年度重點工作任務。
嶄新的豐滿水電站是一座推行數字化設計、智慧化管控,體現“中國特色”“中國智造”的現代化智能水電站,“南瑞智慧”有力推進了“智慧豐滿”建設,為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南瑞集團將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電網公司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全面實施“新跨越行動計劃”,按照集團科技創新大會工作部署,全力搶占技術、產業、人才制高點,奮力實現科技創新新跨越,以高端技術和裝備全力支撐公司重大工程建設,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貢獻南瑞力量!
“水電之母”換上“智慧”新裝,開啟了新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