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會議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浙江三方控制閥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江蘇億閥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浙江永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控流體技術有限公司、浙江派沃自控儀表有限公司協辦。來自全國100多家儀器儀表相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校等近200名代表參加會議。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彤、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朋、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王小兵處長、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孫華慶處長、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副區長王龍華、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副總工程師黃步余、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儀控所高工李昌磊、神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林暉、三門核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富彬、重慶大學教授石為人以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科技局、人社局、經信局的領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控制閥專家組馮作坤、馬興平、王克強、張清雙,浙江三方控制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永良等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秘書長張建主持。
首先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彤為大會致辭。張彤秘書長高度評價了本次論壇,他強調這是一次高質量、高規格的大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歷來注重在學術領域做學術交流,學會將按照習總書記的指示精神,作為一個社會科技組織,將來會承擔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和交流的主渠道作用。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學會將要把自己的標準要推向國際,推向世界。今后學會也會致力于幫助企業去做數字化轉型,致力于在控制閥領域打造一個科技學術的生態,希望大家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這個平臺上充分交流,充分利用平臺資源,為中國控制閥領域做出更大的貢獻,將控制閥領域進一步提升,走向世界!
杭州市富陽區副區長王龍華為大會致辭。首先王區長代表富陽區委、區政府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在富陽召開這次高規格的論壇表示衷心的感謝!王區長表示富陽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涌現出一大批優質的企業和優秀的企業家,對本次會議的承辦方浙江三方控制閥股份有限公司,協辦方浙江永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控流體技術有限公司高度贊揚。
張建副秘書長向大會匯報2020年第三屆中國控制閥專家論壇提供論文征集情況,大會共收到45篇論文,大會論文集刊登了40篇,有10篇優秀論文推薦到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的《自動化儀表》雜志發表。
接下來是《儀器儀表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發布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王小兵處長進行標準發布。
首先王處長宣讀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文件, 人社廳發[2020]102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頒布物流服務師、儀器儀表制造工等18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通知》。這標志著儀器儀表制造工有了新的職業技能標準。
王小兵處長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所作的工作表示肯定,這個標準出臺歷時不到一年時間,從去年12月份左右,人社部委托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為牽頭單位組織開發這個標準,吸收了很多業內專家,開了標準啟動會、初審和終審會,同時對社會進行了公示,這是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精心組織以及專家凝心聚力的結果,終于有了美好的結果,瓜熟蒂落,在今天首先進行發布。王處長將《儀器儀表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贈送給張彤秘書長。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孫華慶處長,介紹了我國中小企業相關政策。孫處長表示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十四五”大幕即將開啟之際,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組織這個論壇,非常有意義,時機也很好。孫處長還針對儀器儀表企業,給出一些建議:第一,不斷提升專業化能力,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第二,要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加快轉型升級。第三,關于行業創新發展幾個關鍵點是要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推動協同創新,包括產業鏈協同創新,產學研融合,大中小融通創新,在關鍵共性技術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把這個行業基礎打得更牢靠,為整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朋介紹了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一是儀器儀表行業現狀,二是儀器儀表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闡述。吳總還強調企業應該緊跟國家政策導向,抓住智能制造這個核心,推動中國裝備制造升級,在十四五發展期間,一定要立足自身基礎優勢,和行業各方合作伙伴緊密合作,把握智能制造2025戰略和工業互聯網歷史機遇,實現新常態下的轉型升級,為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浙江三方控制閥股份有限公司李向浩代表方永良董事長做報告,題目為“數字技術在控制閥領域的應用”。他介紹了三方公司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實踐成果,從控制閥輸入工況,到產品選型、制造、生產的全流程數字技術。對于制造型企業來說,升級轉型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技術實力的提升,實現產品標準化,二是管理方法的持續改善,只有當這兩個方面共同提升時,才能實現企業的升級轉型。升級轉型過程中,技術是根本,制度是準繩,數字化是保障。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儀控所高工李昌磊介紹了“華龍一號”核電站的具體情況 ,據李工介紹非安全重要閥門一般都能實現國產化,但對于安全重要的閥門主要依賴于進口,國產閥門控制品質有待提升。
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副總工程師黃步余做題為 “石油化工控制閥設計與應用”的報告,黃總介紹我國煉油化工國產化問題,第一塊短板是控制系統,中控和和利時已經比較大幅度推開了;第二塊短板是控制閥,控制閥目前趨勢還不錯,呈上升趨勢,不管從品牌、質量、服務都得到了廣大用戶很高的評價。國產化之路相當艱難,一是要練內功,二是服務要到位。特別強調按照生命周期來制造閥門,企業要抱團取暖,不要低價中標、低價競爭、瘋狂降價,把中國的閥門做精、做細、做大、做強。
神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林暉華作了題為“控制閥全生命周期的思考”的報告。林總從八個維度闡述了斷點:一是工程設計與制造之間的斷點;二是協作廠家之間的斷點;三是設計內部的斷點;四是設計院與終端用戶之間的斷點;五是制造與終端用戶之間的單點;六是研究與設計、制造之間的斷點;七是終端用戶的維保和檢維修的斷點;八是標準的斷點,并對斷點提出架橋梁連斷點的建議。希望中國儀器學會控制閥專家組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在斷點處架橋梁,將斷點連起來。
重慶大學教授石為人作題為“萬物互聯技術與控制閥”的報告。控制閥智能系統是發展的新方向。 三門核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富彬,報告題目是“AP1000核電控制閥使用、國產化推進情況介紹”。重點分享了,作為用戶來講,特別是作為制造廠下一步能在機組的運行或運維上給用戶做一些什么?現在可能還存在一些短板。目前最缺的是機組、軟件,有的機組、有的材料我們還是需要努力的。希望更多的廠家來參與、來推動國產化,特別是通過大的項目能把國內裝備制造業真正做成強國。